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三位台灣音樂代表人物即將於12月30攜手舉辦「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演唱會開始前,他們特地光臨閱讀隨身聽,暢談為何台灣音樂是世界的寶庫。三位難得於訪談中聚首,不僅在閒聊間分享音樂的本質為何,也解釋台灣歌謠與西方音樂的不同,更以歌曲直接演示。節目精彩,請別錯過了。
───
…
張友漁是台灣少數持續創作長篇小說的兒童文學作家,2021出版的《我的同學是一隻熊》不僅拿下了優良電影劇本獎特優劇本獎、台北國際書展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也為她自己拿下第5座金鼎獎。她的作品中有動人的對白、精湛的淺語藝術,毫不流於說教的自然關懷和生態教育。在本集閱讀隨身聽中,張友漁將分享自己如何遇見一位熊朋友,以及寫作長篇的秘訣。節目精彩,請別錯過了。
───
金鼎46
《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雖然是繪本作家黃一文第2本出版的作品,卻是她創作歷程上的第1本,不僅入選2021年波隆納插畫大展、獲得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繪本工作坊首獎,近日更獲頒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初試啼聲便得到如此多的肯定,也引起不少關注與討論,Openbook閱讀誌特別邀請黃一文,分享創作經驗與閱讀對她的影響,節目精彩,請別錯過了!
───
金鼎46
閱讀隨身聽第5季第2集曾一次邀請4位獨立書店店長,深受聽眾喜愛。本集再度百花齊放,邀請了臺北市4所屬性不同的藝文場館,為聽眾分享老臺北的半日遊,在古蹟建築中遇見當代藝術展覽,更有在地達人推薦的Comfort food,求知欲與食欲一次大滿足。節目精彩,請別錯過了!本集嘉賓:
台北,不僅是台灣的首善之都,也是最國際化的城市,而國際文化交流究如何發生?台灣有哪些獨特的經驗,令國際友人著迷不已呢?藝文節慶通過那些機制,碰撞出不同國家、創作者之間的藝術火花?本集邀請到台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與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助理教授魏君穎,一起聊聊台北的國際文化交流。
…
Openbook閱讀誌攜手台北市文化局的藝文資訊刊物《文化快遞》,推出「閱讀台北二三事」,用4集的節目,介紹發生在台北市的各種藝文大小事,有自由工作者、藝文場館、還有藝文節慶揭密等等。
…
隨著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盛行,台流影視也備受關注。編劇是影視產業鏈關鍵的一環,本期閱讀隨身聽邀請編劇家簡莉穎與遊走於小說與編劇的盧慧心,一起聊聊編劇的工作與影視改編的眉角。情節重要還是考據重要?為何戲一出問題,編劇老是被罵的那個?為什麼台灣歷史的原創影視操作上比較困難?且讓兩位編劇來說分明......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用手機或電子載體看漫畫呢?或者你仍然是一位堅定的紙本愛好者?韓國為手機介面發展出的條漫文化,為全世界喜愛漫畫的國家帶來巨大衝擊,《CCC創作集》於2020年轉為數位平台,今(2022)年4月也迎來一次大型的改版。閱讀隨身聽特別邀請到漫畫家穀子、《CCC創作集》主編温淳雅及編輯林宜柔,一起聊聊數位漫畫,穀子還分享了不同階段的創作思考以及為了蒐集資料勇跑男女同志酒吧的有趣故事,相當精采,請別錯過了。
───
…
待在相同行業多年後,工作心態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轉變?設計師何佳興近年與夥伴一起開啟了「文化造型工作」的計畫,有系統地走訪台灣宮廟,提煉在地元素發展設計,融於商案中。雖然已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AGI)的成員,位居全球頂尖設計師之列,不過,何佳興認為台灣設計師無論資深或資淺,面對的狀況都一樣。「我們好像一直在做重複的事情」,這裡的「我們」,指的是不同世代的台灣視覺工作者。
在台灣出版品總數中,非本土創作約占4成,翻譯工作可說是文化生產中相當關鍵的一環。翻譯只是一份居於幕後的工作嗎?在出版環節中,對於譯者有足夠的尊重嗎?
閱讀隨身聽本集邀請到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旅居舊金山的譯者施清真,她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大大眾傳播系,從事文學翻譯工作超過20年,譯作包括《蘇西的世界》、《接骨師的女兒》、《控制》、《呼喚奇蹟的光》、《我們一無所有》、《生命如不朽繁星》等等。
…
這段錄音,來自詩人曹疏影,她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這段錄音,來自音樂人邱比,他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這段錄音,來自小說家夏曼.藍波安……
這段錄音,來自詩人崔舜華,她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這段錄音,來自波蘭語譯者林蔚昀,她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音樂人、創作歌手陳珊妮不僅是金曲獎的常客,出道多年創作推陳出新,能量不減,更擁有廣大不同世代的粉絲。她的音樂不僅常與現代詩對話,更有許多漫畫與當代藝術的身影。她的名字經常出現在許多新書書腰的推薦名單上,她也善用自己的影響力,常在社群軟體中向粉絲推薦她偏執鍾愛的作品,「這些書我都是看過才會推薦的」,她說。Openbook閱讀誌特別邀請陳珊妮分享閱讀如何積累轉化成音樂創作,回顧她在音樂與演出中與文學的對話。
───
…
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經常以經濟學的角度解讀娛樂產業,經營有Podcast節目「影視幕後同學會」,不僅關心也研究IP產業的實戰現場,也擔任小說《劍魂如初》的創意統籌。Openbook閱讀誌特別邀請馮勃翰一起到節目中,從經濟學來思考影視改編。節目精彩,請別錯過了。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火綿延令人怵目,烽火下烏俄兩國歷史與文化的交織拉扯,同樣值得省思。Openbook特別邀請作家及波蘭文譯者林蔚昀,以及曾在基輔留學的Podcast「烏克蘭什麼…
2021年10月18日,台灣文史作家陳柔縉因車禍重創,不幸英年早逝,各方惋惜悼念不已。陳柔縉常年關注日治時期台灣常民生活,出入文史資料並擅用口述訪談,著述作品深受好評,作品屢獲各大獎項肯定。
…
政治人物的發言稿撰稿人(文膽)向來是相當神祕的工作,隱身在幕僚群中,發言稿不僅需要說明政策,更要展現氣度和高度。本集相當難得地邀請到曾任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文膽的東美出版總編輯、翻譯家李靜宜,也邀請到具有撰寫文稿經驗,更編纂過多部言論集與人物傳記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本集節目不僅聚焦文膽,也思考同樣隱身文字背後的編輯,兩種職業的異與同,讀者千萬別錯過了。
───
…
前一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書評媒體《開卷》的三代主編:莫昭平、李金蓮與周月英,分享了開卷和Openbook時期媒體環境的不同,聊了年度好書獎對時代的意義。本集將延續話題,從回顧報紙增張、年度好書獎百家爭鳴的盛世,到書評文化的保存與延續,從功能面和經營面,一述媒體經營的樂與苦,相當難得,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
Openbook閱讀誌最近開放了線上贊助的功能,歡迎加入Openbook之友,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書評媒體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嗎?在藝術文化思潮推動歷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本集邀請到《開卷》與開卷好書獎28年來三代主編:莫昭平、李金蓮與周月英,她們同時也是運營Openbook閱讀誌的重要推手。《開卷》做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書評媒體,開卷好書獎則是台灣最具口碑的書獎,它是如何消失,Openbook閱讀誌和《開卷》相比,有何創新之處?這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台灣書評歷史,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
…
慢工文化去年(2020)初推出最後一期漫畫季刊《熱帶季風》後,一年多來出版了不少單本的圖像小說,如《瘋人院之旅》、《OT相談室》等等。漫畫家Adoor Yeh曾在《熱帶季風》中發表2則短篇,近日也推出自己第一部圖像作品《一起走》。閱讀隨身聽特別邀請到慢工總編輯黃珮珊與Adoor,分享自己喜歡的圖像小說,也與讀者分享圖像小說創作上的困難。
───
…
結束學生生活之後,你有多久沒有讀過古典詩了呢?本集節目邀請到高中國文老師陳美桂與吳昌政,他們一位選了戰國時期的屈原,一位則選了東晉的陶淵明,從詩人生命切入詩歌的評析,請聽眾不妨細細思考:究竟是屈原的「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的執拗更對胃口,還是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做自己哲學,更能面對困境呢?其實這兩位詩人都是歷史中的瑰寶,有著豐富的作品與生命故事,值得我們細細探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
Openbook閱讀隨身聽第4季,聚焦各種跨界的創作,每位來賓都有著各種斜槓人生,在興趣中豐富生活。本集是本季最後一集,邀請到的來賓是嘉義阮劇團創團元老之一的MC JJ盧志杰。他用正職以外的休假時間參與劇團工作,不僅是演員,更有「活體台語翻譯機」的美稱,經常擔任劇本的台語翻譯。深諳台語語言藝術的他,也擔任盲人戲劇解說,其中有多少有趣故事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聲音演員郭霖,不僅是許多知名角色的聲音靈魂,近期參與了多部有聲書的製作,他也寫詩,更在今年出版了詩集《隱生宙》。本集節目中,他不僅聊到台灣配音工作的當前困境,也暢談聲音演繹的訣竅,好奇聲音演員工作的朋友,請千萬不要錯過。
雖然已是台灣相當具代表性的嘻哈音樂製作人,剃刀蔣仍用「中二」形容自己,提醒自己勿忘初衷,為了目標要變得更強大。他說,其實跟ØZI或其他工作夥伴見面時,最常聊的不是音樂,反而是動漫跟電玩。在創立自己的音樂品牌後,身分有了多重轉換,他如何理解漫畫和音樂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音樂藝術家王榆鈞的作品中,經常與現代詩歌對話,她曾遠赴法國拜訪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onis),是台灣少數專注於詩歌演唱的音樂人。不僅如此,去年(2020)她也參與了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特展的語音導覽製作,為每一件參展作品設計音樂。她如何藉音樂和藝術激盪出更多創作的火花?詩歌又為何令她著迷不已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原住民作家沙力浪,他是山屋管理員、詩人、出版人,也做過高山協作員。他作品的《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近日再版了,我們邀請到節目中來,分享他在山林中的工作經驗,從原民文化的重建,思考自然與人文的互動。喜歡山林的朋友,請千萬不要錯過。
擅長將東方、推理、科幻融入服裝的旅英服裝設計師詹朴,因為疫情,近年有較多時間待在台灣,我們正好有機會,邀請他光臨閱讀隨身聽。本集中他將分享自己如何以「書單」作為溝通的橋樑,與不同的夥伴,一起創造服裝與時裝秀中的世界觀。詹朴也分享與不同產業的跨界合作中,如何利用服裝和布料,進行文化和品牌價值的對話。精彩內容,請勿錯過。
「編輯」工作的繁瑣,向來為人所知,不過「A編工事中」更將這些事項都化成了「編輯元素表」,讓許多同業哈哈大笑後,忍不住有些鼻酸,一張圖道盡編輯辛酸血淚。他曾在粉專中寫下:「沒有編輯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你去當美編設計排版粉絲頁小編業務行銷物流會計網紅吉祥物族繁不及備載」,強烈傳達出編輯的各種斜槓。本集邀請到了A編獻聲,除了聊粉專的經營和哏圖的製作,也請台文系出身的A編,聊一聊近期台語文出版的相關作品,非常精采,請勿錯過。
穹風的愛情小說如《大度山之戀》,是許多六、七年級校園生活的共同記憶,他曾是台灣最暢銷的多產作家,1年可寫3本。近年,他改筆名為「東燁」,作品變少了,換身分成了國文老師。新作《東海伏妖誌》(上、下),以奇幻的筆法,讓眾妖在明清最繁盛富饒北台灣現身。從愛情到奇幻,從小說家到老師,再回到小說家,心境有何不同的變化?若你曾看過他的作品,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無論是不是貓奴,相信都會被謝佩霓《貓非貓》中的文字所吸引,如貓般輕盈地悠遊於不同藝術領域,穿梭於不同國度,無處不令人神往。謝佩霓的工作,也悠遊於不同的角色,策展人、藝術家、文化局長等等。本期閱讀隨身聽,將話說從頭,病痛經驗與藝文工作,如何形成謝佩霓的思考方式呢?如何組織閱讀的經驗,轉化為一場場深度的展覽或一篇篇細緻的散文呢?請別錯過,本期精彩內容……
閱讀隨身聽進入第4季,本季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職人,討論如何以興趣豐富生命的熱情。這些受訪者或許是將個人興趣融合在工作中,又或者,他們熱衷於工作,同時也在工作之餘發展出不同興趣。
…
談起台灣近年,反思中國的出版作品,很難不聯想到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延賀一向來強調自己來自中國滿州,帶著外部人的視野,卻秉持著在地化的出版哲學,引介不同知識體系與台灣觀點對話。前幾年,他出版「興亡的世界史」系列套書,引起市場廣泛討論,本計畫結束後,他如何看待這趟艱難的出版耐力跑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內容。
文學編輯周昭翡深耕台灣原創作品多年,曾主編台灣當代最重要的兩本文學雜誌,合作過的重要作家包括白先勇、李渝、奚淞等等。回望多年的編輯時光,是開心或感傷多一些?2年前,接下聯合文學出版公司總編輯一職以來,她挖掘過哪些新人?文學編輯有哪些必備的編輯心法?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第31屆金曲獎日前公告了入圍名單,9m88的首張專輯《平庸之上》入圍3項,表現亮眼,但她不急著推出新專輯,試著放慢自己步調,回到生活去思考創作。日前,她更開設了Podcast節目「 9m8lah8lah」,與自己喜歡的創作者對話。在《平庸之上》推出之後的一年,我們專訪9m88,請她分享這段時光不同創作與合作對她的意義。
香港與台灣,雖都是華人社會,但菜市場的食材品項卻大不相同,除了閩粵菜系的分別,人情互動也不相同,曾生活兩地多年的美食家、作家蔡珠兒,又懷念哪些令她思念不已的事物呢?在飲食文學作家的心中,好的食譜與飲食書寫,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色呢?而忙碌的生活中,又該如何建立「吃」的品味?本集帶讀者遊走舌尖、書頁的香港和台灣美食與文學。
台灣漫才第一把交椅「達康.come」的康康與阿達一起來到閱讀隨身聽,他們出道多年,是最早將「漫才」引入台灣的表演者。搞笑藝人私下的生活是什麼樣貌呢?他們如何將來自日本的表演藝術重新在地化?在創造這些精采笑點的背後,是歡樂多一些還是辛酸多一些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小說家黃崇凱搬到台南已有數年,在這座古都裡,他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生活的一切?談起運動寫作和日本時期的文學作品,你會想到哪一位作家?小說家不僅將分享自己心儀的名單,也帶領我們欣賞其中精彩的段落,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獲獎無數的電影導演楊雅喆,2021年即將在公共電視推出改編自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同名影集,我們特別專訪楊雅喆,他細細回想了每部電影,找出成長過程中文學閱讀的暗流,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的作品。節目中,導演也透露了新作中令人期待的改編之處,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兒童文學評論家林真美是台灣童書閱讀的重要推手,由她創立的「小大繪本館」及相關社團、課程,對兒童教育及親子共讀的風氣影響深遠。本集節目中,林真美回顧她浸潤在繪本世界的點滴,從兒童的藝術教育,延伸到自我的人生經驗,有欣然喜悅的時刻,也一一盤點自己犯過的錯誤,細細說明每個階段的心得,並與讀者分享那些出現在她生命中的重要圖畫書。
大辣文化總編輯黃健和,是將台灣漫畫推向國際的關鍵人物,多年來帶團前往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促成許多漫畫的版權販售。本集節目中,黃健和不但將圖像文學話說從頭,更帶聽眾回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細數漫畫家各自的山頭堡,也透露了許多令人回憶的作品,如手塚治虫、《家有賤狗》等經典背後的編輯台故事。閱讀隨身聽第2季最終集,非常精采,請千萬不要錯過。
一本好的童書,影響一位孩子對世界的想像。你曾想過,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精彩的童書,幕後的推手是那些人嗎?閱讀隨身聽今天邀請到了小天下、未來出版總編輯李黨,投身童書編輯已經數十載,製作過許多暢銷的童書,陪伴無數孩子的童年。製作童書的過程中,她的堅持和選書的思考有那些呢?請別錯過今天的閱讀隨身聽。
你的書架上,是不是有幾本一直重讀的書呢?隨著年齡不同,這些書中的不同段落便會熠熠生輝。這集閱讀隨身聽,新經典文化的總編輯葉美瑤,將帶讀者重新思考「什麼是經典?」也分享經典書如何與時俱進,更有許多她與大作家如詹宏志、鍾曉陽交手的精彩故事。請與我們一起進入經典......
今年(2020)是歌手萬芳出道第30年,以歌聲療癒過無數聽眾的她,私下也很喜歡逛獨立書店,造訪過不少世界各地的書店。本集閱讀隨身聽中,萬芳將暢談自己的創作,也分享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藉由逛獨立書店,認識不同的國家與城市,與不同的書和文字巧遇。
無黨籍立法委員、知名樂團閃靈的主唱林昶佐來到閱讀隨身聽,分享他從小就迷上的那些漫畫,這些作品,不僅影響他後來的人生,也影響他待人處事,帶領團隊的方法。作為音樂創作人,閃靈的盛名讓台灣的文化被更多東亞與歐美的樂迷所看見,他是如何運用台灣文化,成為自己創作的養分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曾出演過許多叫好又叫座舞台劇,如《Re/turn》、《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演員王安琪,許多作品往往開賣不久後,便宣告售罄。如何從2D的劇本中,看見並創造出立體的角色呢?王安琪來到閱讀隨身聽,與讀者分享自己讀劇方式......
要改編作家的書,肯定會遇上不少難搞事(咦?),如何見招拆招,推出一部又一部叫好叫座的影集?改編過相當多文學作品的導演王小棣,這集來到閱讀隨身聽,跟讀者分享她數十年的功力。順便來聊她最喜歡看的小說,導演看小說,原來也是行內人看行內人的概念......
貼在一位女性的身上,可能有多少標籤呢?作家李屏瑤一直用文字、行動關懷台灣的性別運動,身在前線,為什麼她總可以能量滿滿呢?面對歧視,她如何從無力還擊進化到一笑置之呢?在她的《向光植物》和《台北家族,違章女生》中,又有多少好氣又好笑的故事呢?請跟一起踏入性別與性傾向之間的小小縫隙,來一場文學與社會議題的翱翔......
文化評論人鄧小樺以《恍惚書》獲得2019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這次,她帶著新作品《我香港.我街道》訪台了。在節目中,她將分享香港書業與台灣書業的不同,帶大家以內行人的角度,逛香港書店,也從新書中領讀者漫遊香港。疫情蔓延無法遠行,不妨在空中來一場香港的書店之旅......
《小輓》出版於2019年10月,隨即獲得當年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不但是OB好書獎有史以來第一本漫畫,更一舉榮獲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BolognaRagazzi Award)2020年新增設的青年漫畫首獎(Comics - Young Adult - …
閱讀隨身聽第一季所有精采節目都上線了,大家是否都聽過了呢?如果還有哪一集沒聽到,別忘了回去打開喔。已經有很多朋友開始點菜,幫我們列出下一季希望的採訪名單,請別著急,一定會很快回來跟大家見面的!在第一季中,有不少精彩片段,因為節目時間長度的關係,沒有收進去,先釋放一些幫大家解解饞吧。
愛米粒的總編輯莊靜君,在創辦自己的出版社前,曾在皇冠出版工作,簽下了《哈利波特》、《BJ單身日記》等暢銷不已的翻譯作品,她也促成米蘭昆德拉在台灣出版全集的盛事。她選書犀利,如果有心怡的作品,便努力化一切不可能為可能。在今天的閱讀隨身聽中,她將分享自己多年版權交易經驗,如何與全世界的出版人成為好友,想聽這些傳奇作品背後的有趣故事,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讀書共和國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曾獲第41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投入出版產業已30餘載,其出版集團麾下有40餘個出版品牌,他為編輯打造自由出版的環境,致力出版優質的台灣本土作品。一定有許多讀者好奇,一個出版集團如何運作?如何評判一個出版品牌的價值,是市場、理念或熱情?今天閱讀隨身聽,一次為大家說分明......
在經營出版社前,漫遊者文化的總編輯李亞南曾任職於誠品書店採購部門,每月看著無數的書籍來來去去,同時擔任「選書」的重任。在通路時關注的是全台灣的出版品,經營出版社後則要從全世界各語種的頂尖出版品中,挑選符合品牌精神,同時又能吸引讀者購買的書,其間相同也不同。近年,李亞南掌舵的出版社開始經營韓國文學,引介了韓江、金英夏、趙南柱等重要國際大家與台灣讀者認識。出版與社會脈動、影視產業怎樣進行對話呢?請別錯過今天的總編選書術……
喜歡手工書的人,一定聽過王淑芬,她2004年出版的《手工書55招》,是台灣第一本介紹此技藝的專書,掀起了手工書熱潮。多年來,她創作與寫作不輟,不僅出版手工書的工具書,也創作許多精彩的兒童圖書。她將手工書藝術帶入生活,採訪時,她提到:「在這世上,我們心有所愛,所以為他/她做一本手工書。」她為兒女做成長紀錄,為心儀的故事製作立體書版本,為心愛的貓而創作。想認識手工書的朋友,請千萬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不少編輯剛入行時,都曾害怕與設計師溝通,需要資深編輯手把手地說明與設計師互動的訣竅。本週「閱讀隨身聽」邀請到活躍於書籍裝幀的設計師陳恩安與朱疋,聊聊書籍設計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小心演成設計師的八卦午茶時間(拉椅子),想知道他們堅持些什麼,或想一窺Freelance設計師的日常生活,請戴上耳機,聆聽本集精彩節目......
知名平面設計師蔡南昇,近年有另一個身分:薄霧書店創辦人,憑藉著多年書籍裝幀的經驗,對出版與設計皆有獨到的觀察,讓他的書店在短時間內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最為人知的,莫過其定期舉辦的收費式講座,經常一位難求。為何他的書店不倚靠書籍販售,卻能維持良好的營運呢?許多出版社、書店舉辦免費講座,卻無人問津,但收費講座反而能場場爆滿呢?蔡南昇來到「閱讀隨身聽」,分享他的書店經營之道......
小說家賀景濱,目前僅出版過2本小說:《速度的故事》(木馬文化)、《去年在阿魯吧》(寶瓶文化),但每部作品都可讓他名列中文現代文學的史冊中。這位量少質精的小說家來到閱讀隨身聽,從小說的藝術談起,雖是訪談對話,卻句句精煉,引人深思,發聵振聾。喜歡文學的朋友,思索純文學與類型文學之別的讀者,請千萬別錯過.....
5月Openbook刊登特別企劃「女工三鐵」,邀請作家江鵝、柳丹秋、黃麗群一起來玩耍,獲得熱烈迴響,BUT,不會烹飪、畫畫和刺繡其實都沒關係(咦?);如果不懂一個人旅行,可能人生會喪失很多重要的東西(咦again?)。我們邀請黃麗群來到閱讀隨身聽,陪大家暢談一個人旅行的大小事,聽說衰事人人愛聽,但還是祝福大家一樁一件都別遇上。
本集的特別來賓是漫畫界金城武──阮光民。在《用九柑仔店》電視劇即將上映、漫畫第5集(最終集)出版前夕,他接受「Openbook.閱讀隨身聽」的專訪,暢談自己如何揮揮手,畫下本作的最終結局......好啦,其實阮光民「完全沒有不小心地」自己大爆雷,闡述最後的鋪陳。不僅如此,他也談及面對作品改編的想法,精彩內容,就等你點擊收聽。
首集邀請台灣知名小說家張亦絢擔任開台嘉賓,她向來以博覽群書聞名,也曾擔任2018年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評審。在企畫之初,我們原預定邀請她談推理小說,她卻自告奮勇,希望談台灣文學,尤其是近年她所讀到的優秀作品。於是,雙方漸漸聚焦,決定來聊青年小說家洪明道的第一本小說集《等路》(九歌出版)。本書有豐富的台語詞彙,不諳台語的張亦絢稱自己是「帶著殘破來推書」,但此殘破卻一點也不馬虎,讀者點擊聆聽,便能感受其真誠。
Are you the creator of this podcast?
and pick the featured episodes for your show.
Connect with listeners
Podcasters use the RadioPublic listener relationship platform to build lasting connections with fans
Yes, let's begin connectingFind new listeners
Understand your audience
Engage your fanbase
Make money